值此“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近日,全國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導廖宗文帶領“2023年發展中國家環境友好型肥料的生產施用及示范研修班”共8個國家的24名學員到訪參觀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芭田股份)總部、分公司松崗基地。芭田股份總農藝師、深圳市華南農業大學校友會副會長陳彬、工程中心主任王宗抗等公司領導熱情接待并全程陪同參觀交流。
據了解,“2023年發展中國家環境友好型肥料的生產施用及示范研修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辦、華南農業大學承辦,旨在支持國家援外工作,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健康發展。此批學員由亞洲、非洲、美洲等8個國家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課程內容涉及有機無機復肥、控釋肥、植物營養學、堆肥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等。
在芭田股份陳彬、王宗抗等領導的帶領下,博導廖宗文向學員們進行全英文講解,他表示“從2007年上市至今,芭田作為中國首家上市的復合肥企業一直創新不止,持續發展壯大。”
參觀芭田松崗分公司的生產車間、檢測中心、研發中心,全方位透徹地理解芭田的先進工藝以及好肥料的生產過程后,學員們被芭田先進的工藝技術、現代化的設施、標準化的生產過程所震撼,他們還深深地被芭田卓越的產品品質吸引。
芭田股份陳彬表示:“化肥是中國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是糧食的“糧食”。成立34年來,芭田一直保持初心,持續創新,踐行“食物鏈營養專家”的使命擔當,“智”造每一顆肥料,為土地和作物提供最佳營養來源,幫助農戶豐產增收。”
技術創新不止,好肥生生不息
交流會現場,王宗抗表示,芭田股份奉行“自信 擔當 創新 共享”的企業價值觀,一直重視科技自主創新。截至目前,芭田在復合肥方面的專利技術已經超過了474項,磷礦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農用聚磷酸銨技術、芭田生物有機碳技術、納米增效技術等。
在這些專業名詞背后,是芭田滿滿的創新成果。34年來,芭田股份不斷加大科研、創新力度,依托自身的先進技術和資源優勢,創造了行業內12個第一:第一家發明高塔熔融噴漿造粒技術的企業 ,第一家采用聚磷酸銨技術生產復合肥的企業,第一個實現冷凍法硝酸磷肥技術開發,并實現首套冷凍法國產化裝置達產達標的企業等,同時芭田擁有行業領先的高效低碳技術、灌溉肥技術、緩/控釋技術、中微量元素有機螯合技術等多項核心專利,是肥料行業科技創新的領導者。近五年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居全國復合肥行業第一。
憑借高端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工藝,芭田研發出響徹中國的高塔造粒及各種旗幟產品:1999年藍復肥創造了總養分含量29%的復合肥媲美總養分含量45%肥料的神話;2003年推出國內首家高塔硝硫基產品,至此,中國復合肥行業正式進入“高塔”時代;隨后,有機碳肥系列產品、冠狀肥、有機無機三型復肥產品應運而生,芭田好肥生生不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芭田基于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長期養分需求特點,創新功能配置和配比設計,注入組合式“增效技術”,推出了一系列旗幟產品。這些產品氮的吸收率高出行業平均利用率20%、磷的吸收利用率在45%以上,鉀的利用率更是綜合提高20%,實現了8個養分大于10個養分的效果。
芭田清潔磷化工,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隨著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的增加,新型肥料特別是環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與開發將成為21世紀肥料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時下,土壤礦物質、微量元素的變化,影響著土壤的健康、農產品的品質及人體健康。芭田作為環保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結合貴州磷礦優勢,創新選礦、分解磷礦及硝酸磷肥工藝、打造具有獨特功能的健康農業用肥,用補充礦物質的方法去修復和改良土壤。未來,芭田將以健康農業用肥的原材料品質化為原點,依托優質磷礦資源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發揮干法選礦和冷凍法硝酸磷肥工藝的技術價值,打造磷精礦、硝酸磷肥、高品質礦物質肥等產品,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芭田每一項新技術進展都在推動行業的科技水平向前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同時,芭田的每一袋肥料都帶著國際品質的承諾,提供給千家萬戶豐收的希望,不愧是我國肥料行業創新的標桿企業!”廖宗文教授對芭田的創新能力和產品品質給予了高度評價。學員們對芭田先進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有機會多來芭田交流學習以及進行深度合作,學習芭田的先進技術和優秀的企業文化,助力家鄉的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持續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結合合作雙方自然地理優勢,分享農業發展機遇。農業技術合作,既是各國友誼的見證,也是共建 “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實踐。作為環保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創新型星火龍頭企業,芭田將通過“一帶一路”這個橋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農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共同維護世界環境安全、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