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2023全球高端食品及優質農產品(深圳)博覽會上,由廣東省農學會與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指導,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功能農業與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盛大召開。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原一級巡視員程金根、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鄭志雄,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處副處長王慶松、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處副處長陳育梅,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監管處一級調研員張碧華、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尹雪斌、秘書長魯亞普、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會長陳彬、副會長孫艷杰、芭田股份研發部經理闞學飛等領導出席活動。
功能農業是指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環境中生長或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及其他生物技術培育,實現農產品中一種或多種有益健康成分(如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富集,并基于人類健康需求做出標準化的生產實踐。200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首次提出功能農業的概念。此后,趙其國和尹雪斌等諸多院士專家共同推動了功能農業從“從0到1”的發展。
功能農業是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后的第三個發展方向。高產農業解決了人類吃飽肚子的問題,綠色農業解決了人類吃得安全的問題,功能農業將解決人類吃得健康的問題。功能農業的核心是生產功能農產(食)品,構建人體健康。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原一級巡視員程金根在致辭中對未來發展功能農業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多做一些探索,多做一些開創性的工作。
01預計到2035年全球功能農業產值將達3萬億元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安徽科技學院院長三角功能農業(食品)研究院院長尹雪斌圍繞《功能農業——未來農業》做了主題報告。他從什么是功能農業,為什么要發展功能農業,全國功能農業的發展態勢,以及未來功能農業的發展方向等方面,為大家全景展現了我國功能農業的研究與實踐,同時也為功能農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功能農業是一個關系著“未來農民種什么,未來人們吃什么”的新興方向。尹雪斌表示:“功能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新趨勢,當前是發展的好時機,也是萬億級新風口。我國功能農業產值在‘十四五’將達1500億元,預計到2035年,全球功能農業的產值將達3萬億元。”
02發展功能農業是國民對健康的需求
中國農產品消費已經從能量消費跨入營養消費的新階段,農產品生產能量過剩和微量營養元素有效供給不足,已成為當前中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吃得健康”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會長陳彬
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會長陳彬在做《功能農業與國民健康》的主題分享時表示。我國居民人均微量營養素攝入明顯不足,近3億人處于“隱形饑餓”狀態。大量數據證明,與四十年前比較,諸多農產品礦物質營養與維生素類等微量營養,下降幅度達百分之幾十以上,嚴重的達百分之幾百。而農產品是人類獲取中微量營養因素的主要來源,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直接影響國民的身體健康。發展功能農業,是對健康的需求,是國家之愿人民之需;也是未來產業的風口!選擇健康的事業,干好了,可以發達,能夠健康;最少也能夠賺得健康。功能農業就是這樣的事業!
03功能農業離不開功能肥料
“功能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功能肥料!”芭田股份研發部經理闞學飛表示,作為國內知名肥料企業代表,芭田股份秉承“喂育植物最佳營養,守護人類健康源頭”的使命,一直堅持功能性肥料產品的探索與研發,創造了行業十四個第一,成立了食物鏈營養研發中心,積累了全國各地土壤和作物的營養需求資料,為功能性肥料產品的研發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
針對中國土壤和作物的特點,芭田依托貴州優質的磷礦資源,創新干法選礦、冷凍法硝酸磷肥、生物有機包膜等核心技術,陸續開發了螯合鈣、鎂、硫、硼等10多種中微量營養元素的近300余款功能性肥料產品。目前,芭田不僅可以根據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針對性地開發營養配方,而且還可以根據各地的氣候、季節、溫度、雨水等變化帶來的土壤營養供應不足注入獨特的功能特點。
大量試驗數據表明,使用芭田功能肥料種出的農產品,可以精準富集鋅、硒、鈣等微量元素營養,讓產出農產品更有風味,更富集功能營養。
深圳市尚古堂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云山、深圳市瑞利來實業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許峰等分別介紹了會員企業發展功能食品的經驗與心得。
論壇上還舉行了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標準化委員會、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成立授牌儀式,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與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深圳市功能農業協會會長陳彬表示,協會將利用深圳的科技創新優勢、市場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大力助推我國功能農業的發展,從食物源頭助力國民健康事業。